东乡红色旅游区
东乡红色旅游区
东乡红色旅游区,景区位于武宣县东乡镇境内,景区由桂中第一支部、武宣县委旧址、韦天强故居3个主要景点组成,2021年获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在也是党员教育活动基地。景区占地面积约380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东乡红色旅游区主要由桂中第一支部、武宣县委旧址、韦天强故居三个景点组成。
桂中第一支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东乡镇是中国共产党在桂中农村地区燃烧的第一把革命圣火。1926年12月,根据中央“在各地农协会中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中共梧州地委委员、苍梧道农运办事处主任林培斌到武宣(当时武宣属苍梧道管辖)指导农民运动,同时在距今已有142年历史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刘氏宗祠秘密建立了中共武宣支部。这是武宣县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中共支部,也是桂中农村地区建立最早的地方党组织,所以又称“桂中第一支部”,它的建立,是中共武宣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武宣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武宣的农民革命运动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中共武宣支部成为武宣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和领导核心。从此,武宣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桂中第一支部也是自治区级研学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西党史教育基地、来宾市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武宣县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加强党性锻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武宣县委旧址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同年7月中旬,武宣县反动当局开始清党,陈炳璋被捕,遭到残忍杀害,武宣农民运动和革命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1927年12月,中共武宣支部改为中共东乡区委。
面对严峻的形势,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改造党组织”的相关指示精神,加强武宣县党的组织建设,1928年1月8日夜,中共广西地委书记邓拔奇在东乡区石崖村潘家楼(武宣县委旧址),对武宣党组织进行改组,成立中共武宣县委。中共武宣县委成立后分别指导了拦截出境大米、紫荆山暴动、“闯公堂”、夺众称等事件。在白色恐怖、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建立党组织,表现出共产党人非凡的革命勇气和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这是当时广西仅有的5个县委之一,对广西党的组织建设发挥了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
韦天强故居
韦天强家族故居,曾经是中共桂中地工委领导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司令部的驻地,也是当时接待转移、隐蔽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的中转站。同时,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第12支队指挥部,东乡中秋起义的策源地。时任中共桂中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廖联原,中共桂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副政委韦纯束,中共广西容县特派员东兰县韦朝冕,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武绍庭等党政军领导曾到其故居从事过革命活动。
韦天强一家是革命之家、烈士之家。其家族先后有10多人参加了革命,其父亲和五个兄弟姐妹和堂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革命,韦家一门牺牲了三个人,出了三名烈士。原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曾为其家族题词“上平岭村—革命之家”。
韦天强,原名韦世刚,1909年12月出生在武宣县东乡上平岭村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启发,思想进步很快。在学生时期,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自觉接受新思想,积极参与农民运动。
1925年至1927年,在武宣中学读书。1928年至1938年,担任小学教师。
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武宣县支部重新成立,任支部委员;4月,中共武宣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宣传委员。8月,他组建中共东乡支部,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
1938年冬天,韦天强毅然带着两个弟弟参加广西学生军。在学生军中,他积极开展抗日救死亡活动。1939年初,上级党组织在学生军中建立第二中队党支部,指定韦天强任支部书记,他在学生军中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发展了多名党员。
1941年6月,广西学生军解散,到国民党广西省第二期合作人员训练班学习,并任合训班中共总支部书记。同年9月分配到国民党柳城县政府任合作指导员。12月,中共柳城县支部委员会建立,任支部书记,他积极开展革命思想宣传、建立党组织及发展党员等活动,为柳城播下了革命火种。
1942年12月,因遭到柳城县政府的通缉,他转移回东乡老家隐蔽。1943年2月转移到桂平罗禄洞;4月,他转战修仁,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担任中共修仁支部书记。
1944年4月,他接受组织安排,调到贺县狮洞中心校任教。9月,中共贺县特别支部成立,任特支书记。1945年9月,到鹅塘中心校任教,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共鹅塘小学支部。1946年4月,在鹅塘发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三反”斗争,组织数百名群众到乡公所“索粮”度荒,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47年6月,钟山县“英家暴动”失败,贺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因身份暴露,再次转移回武宣东乡。同年9月29日,贵武中秋起义暴发,韦天强在东乡积极响应,组建一二一纵队第十二支队,任支队长兼政委,10月25日,组织发动了东乡武装起义,解放了东乡,30日率领队攻打三里未克。遭到敌人的强烈镇压和报复,敌人烧毁韦天强及其家族房屋45间,并悬重赏缉拿韦天强。韦天强被迫率领队伍撤退,隐蔽至下峡江一带山林。
1948年3月,他到柳州找到自己的直属党组织,转调柳北区工作。后受组织派遣,到贵州省从江县开辟桂黔边游击根据地,5月3日,韦天强途径罗城县时,不幸被捕,遭到严刑逼供,他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机密,5日凌晨,终因刑伤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9岁。
当年9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在向中央华南分局作的工作报告中,给予韦天强高度评价“他的牺牲是广西党的一个重大损失”。
全国解放后,韦天强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64年4月,中共广西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韦天强为模范共产党员。韦天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桂东及桂中地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先后担任过多个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创建了多个党支部,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力量。亲自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第十二支队,任队长兼政委,组织发动东乡起义,解放了武宣东乡,率队攻打三里,给国民党武宣当局沉重打击,为桂中地区乃至广西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韦天强的革命一生,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矢志不渝的优秀品格和不畏强暴、百折不闹、挠、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